本文作者:admin

用绘本打开对话让孩子说出内心的不安

admin 1小时前 12:11:17 2
用绘本打开对话让孩子说出内心的不安摘要: 当孩子蜷缩在角落,用沉默筑起高墙时,父母往往陷入焦虑。那些藏在眼底的泪水、紧咬的牙关、突然的抽泣,像暗夜里的萤火虫般闪烁不定。绘本却能成为一束穿透迷雾的光,它不需要复杂的语言,只需...
当孩子蜷缩在角落,用沉默筑起高墙时,父母往往陷入焦虑。那些藏在眼底的泪水、紧咬的牙关、突然的抽泣,像暗夜里的萤火虫般闪烁不定。绘本却能成为一束穿透迷雾的光,它不需要复杂的语言,只需一页页翻动的纸张,便能打开孩子内心深处的对话之门。

有些家长会惊讶地发现,孩子对着绘本里的小熊哭泣时,竟比面对自己时更放松。这种微妙的转变源于绘本创造的安全距离,就像在深海中游弋的鱼,突然浮出水面时会本能地寻找遮蔽。当故事中的角色遭遇困境,孩子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射进去,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便有了出口。绘本里的图画不是装饰,而是情绪的放大镜,能让孩子看见自己内心涌动的暗流。

选择绘本时,不妨让孩子的手指在书页间游走。那些被反复翻阅的书,往往藏着孩子最真实的渴望。比如一本描绘孤独的图画书,可能成为孩子倾诉的起点。当孩子指着画面说"小兔子为什么哭",这看似简单的问题,实则暗含着对自身处境的思考。父母可以适时地用开放式提问回应,像在迷宫中点亮一盏灯,引导孩子说出那些难以启齿的烦恼。

对话的魔法在于倾听的姿态。当孩子讲述绘本中的故事时,父母可以放下手机,停止催促,用专注的眼神和轻柔的语气回应。这种全然的投入,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。有时,孩子会突然说"妈妈,我其实很害怕",这需要父母用温柔的拥抱和耐心的陪伴来回应,而不是急着给出解决方案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解码者,他们会在不同的故事里找到共鸣。有的孩子喜欢重复阅读同一本书,这或许是在寻找安全感;有的孩子会突然指着画面问"这个颜色为什么这么漂亮",这可能是情绪的外化表达。父母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,像观察四季更替般理解孩子的变化,用绘本作为媒介,让沉默的对话自然流淌。

当对话的河流重新开始流动,那些藏在心底的不安就会逐渐浮现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创作故事,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画面,让想象力成为情绪的宣泄口。有时候,一个简单的"你觉得这个故事里的人会怎么做",就能打开孩子内心的大门。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灌输,而是双向的情感共振,让亲子关系在故事中悄然生长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