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别总想着改变学生先看看自己怎么做

admin 2周前 ( 10-22 06:08 ) 10
别总想着改变学生先看看自己怎么做摘要: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,有人总在焦虑地寻找改变学生的钥匙,却忽略了自己是否握住了那把门把手。当课堂上一个孩子反复走神时,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咎于学生的专注力不足,殊不知,或许...
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,有人总在焦虑地寻找改变学生的钥匙,却忽略了自己是否握住了那把门把手。当课堂上一个孩子反复走神时,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咎于学生的专注力不足,殊不知,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讲解像枯燥的齿轮,让原本鲜活的思维沉入泥沼。每个孩子都是一面镜子,照出教育者的耐心与智慧,而我们常常在镜像中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倒影,而是对"完美学生"的执念。

清晨的教室里,粉笔灰在阳光中起舞,某个孩子却始终低着头。教师会皱眉、会叹息,甚至准备了新的奖惩机制。可当他们低头时,是否想过自己是否曾在学生眼中投射过足够的光亮?教育不是一场单方面的较量,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编织的网。就像春风拂过麦田,不是要改变麦穗的方向,而是让自己的温度唤醒种子的生长。

有些教师习惯用"你应该"的句式丈量学生,却忘了自己也在被"我必须"的枷锁束缚。当他们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时,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正悄悄渗入每个眼神?教育者的每一次情绪波动,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。或许某个孩子在课堂上突然沉默,不是因为学习压力,而是察觉到教师内心的急躁正在侵蚀信任的土壤。

真正的教育发生在无声的陪伴里。当教师愿意放慢脚步,蹲下身与孩子平视,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开始显影:一个孩子皱眉时的眼神,可能藏着对某个知识点的困惑;一个沉默的午后,或许是在等待理解的契机。教育者需要做的不是改造学生,而是成为那个能读懂微表情的引路人,让知识的种子在自然的土壤里生根发芽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体,教师的职责不是让它们排列成同一星座,而是成为那束能照亮不同轨道的光。当教育者开始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,那些曾经难以调和的矛盾会逐渐消融。就像春雨润物无声,真正的改变往往始于教师对自己姿态的调整,而非对学生的苛求。教育是一场静默的修行,需要的不是改变他人的勇气,而是提升自我的耐心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