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被娇惯的孩子的表现
记得有一次,我陪一位妈妈带女儿去朋友家玩。孩子刚玩了十分钟,就开始闹情绪:"我要回家!",甚至把玩具摔在地上。朋友家的父母都面面相觑,因为这个孩子从不主动收拾东西,每次都要大人催促。更让人无奈的是,她连最基本的分享意识都没有,看到别人玩的玩具就嘟囔"这是我的"。这种过度保护,让孩子的社交能力像被关在温室里的花朵,经不起风雨。
前两天有个妈妈分享,孩子写作业时遇到难题,直接把笔扔到地上大喊"不会!"。更让人心疼的是,孩子明明知道家长在旁边,却坚持要自己解决,但每次都会因为找不到答案而崩溃。这种依赖心理已经渗透到生活每个角落,连孩子自己整理书包都要大人代劳。当父母总是第一时间接手问题,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解决问题的勇气。
上周有个案例特别典型,一个初中生因为被老师批评,直接把课本撕碎扔进垃圾桶。更让人震惊的是,他平时连被同学说"你太慢了"都会情绪激动,却从不主动寻求帮助。这种心理脆弱往往源于成长过程中过度的庇护,当孩子习惯了被哄着长大,遇到真实困难时就会像纸糊的娃娃一样不堪一击。
其实很多家长都忽视了一个细节:被娇惯的孩子常常会把"我想要"等同于"我应该得到"。就像一个孩子总是要求妈妈陪他玩游戏,却从不主动整理玩具;或者一个孩子想要吃冰淇淋,但看到家长在忙碌时就大哭大闹。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,实则是过度保护留下的印记。当孩子习惯了被满足,就会逐渐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,就像被圈养的动物,永远不知道野地里的风吹雨打是什么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