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初中孩子上课爱说话怎么办

admin 2周前 ( 08-10 00:19 ) 10
初中孩子上课爱说话怎么办摘要: 作为家长,你是否曾站在教室后方,看着那个总在课堂上插话的孩子,既无奈又焦虑?初中阶段的孩子就像初春的柳枝,看似轻飘飘的,却藏着无数未被察觉的波动。我曾遇到一位母亲,她每天放学后都反...
作为家长,你是否曾站在教室后方,看着那个总在课堂上插话的孩子,既无奈又焦虑?初中阶段的孩子就像初春的柳枝,看似轻飘飘的,却藏着无数未被察觉的波动。我曾遇到一位母亲,她每天放学后都反复问孩子:"今天上课有没有说话?"却始终得不到明确答案,直到某天孩子突然说:"老师说我上课说话,但我根本没听懂她在讲什么。"这句话像一记重锤,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在孩子本身。

课堂上频繁说话的孩子,往往藏着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。记得有个男孩,每次数学课都会举手回答问题,但老师总说他打断了课堂秩序。后来发现,他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老师的关注,因为家里长期处于父母争吵的氛围中,他渴望被看见却不知如何表达。当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后,开始每天抽出15分钟专注倾听孩子的学校生活,那个曾经在课堂上"喧闹"的孩子,逐渐学会了用写作业、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。

有些孩子说话是因为课堂内容与他们产生隔阂。曾有位女孩在语文课上总是和同桌窃窃私语,老师多次批评后,她反而更加抗拒学习。后来通过沟通发现,她觉得课文里的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,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世界。家长开始尝试将课本内容与她的兴趣结合,比如用动漫角色解读古文,用游戏规则分析议论文结构,没想到她的课堂参与度反而提升了。

当孩子在课堂上说话时,往往是在用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。我曾遇到一个总爱在历史课上提问的孩子,他的问题看似毫无章法,实则暗含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。家长起初觉得这是不守纪律的表现,后来发现他其实是想通过提问来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。当家长学会用"你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特别的想法?"代替"你怎么又说话",孩子逐渐学会了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观点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他们说话的方式可能暗示着不同的心理状态。有的孩子是想参与课堂互动,有的是在释放压力,有的是渴望被认可。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学会用"观察-理解-回应"的三步法:先观察孩子说话的具体情境,再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,最后用温和的方式引导。就像那个总在生物课上说话的男孩,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实验操作的兴奋,当家长在课后与他一起做实验时,他反而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记录数据。

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约束,而是双向的对话。当家长放下"必须安静"的执念,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,那些看似"扰乱课堂"的行为,或许正是孩子在寻找表达的出口。就像那个在英语课上总是和同学聊天的女孩,后来发现她其实是想练习口语,当家长为她创造更多真实的语言环境后,她反而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。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理解,他们的每个行为背后,都藏着成长的密码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