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解决青春期厌学的方法

admin 3周前 ( 08-04 20:49 ) 10
解决青春期厌学的方法摘要: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像被按下暂停键的陀螺,明明该奋力转动,却总在某个瞬间突然卡住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:小明在月考失利后把课本撕碎,小红因为朋友转学连续三天没去...
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像被按下暂停键的陀螺,明明该奋力转动,却总在某个瞬间突然卡住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:小明在月考失利后把课本撕碎,小红因为朋友转学连续三天没去上学,小杰则在父母催促下把游戏账号转给了弟弟。这些看似极端的行为背后,藏着青春期特有的厌学密码。

当孩子开始用"不想上学"来对抗世界时,往往不是因为学习本身可怕。就像小明的妈妈发现,儿子其实每天都在偷偷翻看物理笔记,只是在课堂上总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。这种"被关注"的焦虑,让原本热爱科学的孩子变得抗拒。青春期的自我意识觉醒,让孩子们开始在意同龄人的看法,一个眼神、一句评价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。

解决之道不在于强迫孩子改变,而在于重建连接。记得有个案例,父亲发现女儿总在放学后躲在阳台发呆,便不再追问成绩,而是每天陪她看晚霞。当孩子不再感受到被审视的压力,反而愿意分享数学作业的困惑。这种"放下评判"的沟通方式,让原本僵化的亲子关系有了转机。

每个孩子都像独特的拼图,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契合点。小红的妈妈尝试把女儿的英语学习变成游戏,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讲解语法,结果孩子不仅主动完成作业,还开始教弟弟背单词。当学习与兴趣产生化学反应,厌学情绪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。但要注意,这种转变需要循序渐进,不能急于求成。

家长的焦虑往往让问题变得更复杂。有个男孩因为沉迷手机,父母采取了断网措施,结果孩子把游戏转移到了模拟经营类APP,成绩反而更差。真正有效的做法是,先和孩子一起分析游戏的吸引力,再找到替代方案。就像那个把游戏时间转化为绘画创作的案例,孩子在画室里找到了新的成就感。

青春期的厌学情绪,其实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关键在于理解这种"暂停"背后的深层需求。当孩子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,或许是在寻找自我价值的新坐标。就像那个曾经考倒数第一的男孩,通过参加机器人社团找到了自信,最终考上了理想高中。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,被理解,被赋予选择的空间。

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,而是双向的对话。当父母学会用"我注意到"代替"你怎么又...",当孩子感受到"我被理解"而非"我被指责",那些看似顽固的厌学情绪,终将在温暖的互动中消融。就像春雨润物无声,真正的改变往往始于一个愿意倾听的开始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