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上课坐不住动作多怎么办

admin 2周前 ( 08-04 04:09 ) 8
孩子上课坐不住动作多怎么办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焦虑地描述这样的场景:孩子坐在教室里像小马驹一样扭来扭去,老师多次提醒仍无法专注,回家做作业时也总是频繁走动、东张西望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的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焦虑地描述这样的场景:孩子坐在教室里像小马驹一样扭来扭去,老师多次提醒仍无法专注,回家做作业时也总是频繁走动、东张西望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的儿子小明在课堂上总是把铅笔咬得咯吱响,手里的橡皮擦永远在"消失",老师说他像被风卷走的蒲公英,连最简单的数学题都要分心。这种现象背后,往往藏着孩子独特的成长密码。

我曾观察过一个五年级的女生小雨,她总在课堂上摆弄文具,用橡皮擦在课桌上刻出深深的划痕。老师发现她其实能听懂讲解,但每次举手发言都会被其他同学的喧闹干扰。后来通过观察发现,小雨的座位正对着教室的窗户,阳光直射让她产生视觉疲劳。当我们将她的座位调整到教室后方,配合一些视觉辅助工具后,她的专注力明显提升。

有些孩子并非注意力缺失,而是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。一位父亲分享,他的儿子小杰每次上课都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,只要老师讲得枯燥,就会把课本折成纸飞机。后来发现小杰对恐龙特别着迷,老师在讲解历史时巧妙融入恐龙元素,小杰的注意力立刻被牢牢抓住。这让我想起一个常见的误区:家长总认为孩子坐不住就是"多动症",但其实可能是教学方式与孩子兴趣产生了错位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们可以尝试建立"三分钟专注"的训练。一位妈妈记录下女儿小乐在课堂上的表现:每当老师讲到第三分钟,小乐就会开始摆弄桌角的文具。后来家长和老师约定,每当小乐坚持专注三分钟,就奖励一颗糖果。这个简单的机制让小乐逐渐延长专注时间,从最初的三分钟到后来的十分钟,就像春雨润物般悄然改变。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就像不同的乐器需要找到适合的音调。有的孩子需要更多肢体活动,可以在课间安排适当的运动;有的孩子需要视觉刺激,可以准备彩色便签纸做笔记。一位老师告诉我,她让班上的"活跃分子"担任课堂小助手,负责分发教具和提醒同学,这些孩子反而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专注的支点。

当孩子出现坐不住的情况,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急着贴标签,而是像侦探一样寻找背后的原因。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睡眠不足,有的因为家庭氛围紧张,有的因为学习压力过大。就像我遇到的案例:一个三年级男孩总在课堂上晃动椅子,后来发现他每天晚上都要熬夜玩手机,导致白天精力不足。调整作息后,他的课堂表现明显改善。

教育需要智慧,更需要耐心。就像培育一株幼苗,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孩子。有的孩子需要安静的环境,有的孩子需要动态的互动。一位家长分享,她发现儿子在专注力训练时喜欢边听边画,于是允许他在课堂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重点,这种改变让儿子的注意力变得像磁石一样专注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他们的"坐不住"可能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。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耐心代替急躁,用创新代替固守,就会发现教育的真正意义。就像我见证的无数个案例:当老师和家长共同设计符合孩子特点的学习方式,那些曾经在课堂上"坐不住"的孩子,反而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找到了成长的喜悦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