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孩子一到大考就紧张怎么办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焦虑地问:"孩子每次大考前都睡不着,怎么办?""明明平时成绩不错,一考试就发挥失常,这是怎么回事?"其实,孩子的紧张情绪往往和家庭环境息息相关,也与他们内心对失败的恐惧密不可分。
比如,一位初中生小明,每次月考前都会反复问父母:"如果这次考不好,是不是就没人喜欢我了?"父母虽然嘴上说"考得好不好没关系",但每次看到孩子试卷时,眼神里的担忧总会泄露心事。这种"说一套做一套"的矛盾,让小明的焦虑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,直到考前夜整夜辗转反侧。
更常见的问题是,孩子把考试当成"战场"。一位高三女生小红,每天复习到凌晨,却在考试时发现自己根本记不住重点。她蹲在走廊里哭着说:"我明明很努力,为什么还是考不好?"其实,过度紧张会让人陷入"假性努力",就像被绑住翅膀的鸟,看似在飞,却无法真正腾空。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可以尝试用"情绪缓冲法"。比如,把孩子考前的焦虑当成一种正常反应,而不是需要立刻解决的"问题"。一位妈妈发现女儿每次考试前都会反复擦拭书桌,就笑着说:"你这是在给书桌做SPA,让它更舒服地陪你学习。"这种幽默化解了紧张的氛围,也让女儿的焦虑情绪有了出口。
考前紧张还可能表现为"身体信号"。一位小学生小强,每次期中考试前都会突然肚子疼,甚至呕吐。家长发现后,开始调整作息,把复习时间分散到每天的碎片时段,同时允许孩子在考前喝一杯温热的牛奶。当孩子不再把考试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时,身体的抗议也随之消失。
关键是要帮助孩子建立"成长型思维"。一位爸爸发现儿子每次考砸后就陷入自我否定,于是和儿子约定:"我们把考试当成探险,每次失败都是发现新路线的机会。"当孩子开始用"我学到了什么"代替"我考砸了",紧张感就会像退潮的海水一样慢慢消散。
其实,考前紧张就像春天的风,来得快去得也快。一位妈妈发现女儿在考前会反复检查文具,就准备了"安心包":里面装着孩子最喜欢的橡皮、一张写着"我准备好了"的便利贴,还有温热的巧克力。当孩子看到这些物品时,紧张感会像被温柔包裹的种子,慢慢找到安全感。
考前的焦虑情绪,往往需要家长用"非暴力沟通"来化解。比如,不要说"别紧张"这样空洞的话,而是具体地说:"你今天复习了数学公式,比昨天多记了三个,我看到你进步了。"这种具体的肯定,比泛泛的安慰更有力量。
最后,要教会孩子"情绪管理"的实用技巧。一位老师分享,她会让学生在考前用"5-4-3-2-1"的方法:说出看到的5种颜色、听到的4种声音、触摸到的3种质地、闻到的2种气味、尝到的1种味道。这种感官训练能让孩子暂时脱离焦虑的漩涡,重新连接当下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但他们的紧张情绪往往有着相似的根源。当家长能理解这种焦虑,用温暖的方式陪伴,孩子反而会像被阳光照耀的花朵,自然地绽放出应有的光彩。